记得中国诗词大会曾考过一道题,题目是: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线索一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线索二是:自称“自幼好佛”。
听到第二个线索的时候,就有选手抢答了,他的答案是:王维。
相信很多人在看了这两个线索都会认为是王维。
但其实在唐朝,还有一位诗人笃信佛教,同时也擅长山水诗,他就是和刘禹锡齐名的中唐诗人柳宗元。
而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不是王维,而是柳宗元。
因为后两个线索是:曾在重大政治事件中被贬官;有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王维和柳宗元一个是盛唐诗人,一个是中唐诗人,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边,其实这两人的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人都出身名门世家,王维的家族太原王氏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而柳宗元的家族同样是河东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祖上世代为官。
更巧的是他们的母亲,一个出自博陵崔氏,一个出自范阳卢氏,都是当时的五大望族。
王维在22岁的时候高中进士,柳宗元是21岁进士及第,两人都是年少成名。
王维的仕途不太顺畅,在安史之乱时,当了伪臣,差点送了性命。
而柳宗元因为一场“永贞革新”,开启了贬谪生涯。
仕途的失意,让他们寄情山水,在山川林木,江海烟波中寻求解脱。
又因为他们笃信佛教,所以他们的山水诗中又多了一层“禅趣”。
很多人都觉得王维的诗有一种涤荡人心的力量,其实柳宗元的诗歌也是如此。
他曾写下一首《渔翁》,境界不输王维,入选《唐诗三首首》,一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堪称神来之笔,千百年来广受好评。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是山水隐逸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曾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李煜在《渔父》中也曾云“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苏轼也曾作词云“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他们的形象超凡脱俗,潇洒旷达,他们的生活安逸闲适,宁静自由,而这正是许多文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
柳宗元的这首诗也是如此,描绘了幽美宁静的山水图景,刻画了一个潇洒出尘的渔翁形象,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歌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描写,开头两句从傍晚写到拂晓时分。
这两句中的每个意象都颇耐人寻味。
首先是“西岩”这个地点,指的是永城境内的西山,诗人曾作散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言“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而渔翁夜宿西岩,正和他流连西山美景,乐而忘归不谋而合。
“清湘”和“楚竹”这两个意象一语双关,首先暗合诗人的被贬之处永州,又称“潇湘”,这一代本就是很多迁客骚人的伤心处,诗人的忧愤之情由此可见。
而“竹”又象征着高洁正直,正是诗人的人格写照。
所以开头两句看似描写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实际却是为了突出诗人的形象,抒发诗人的心境。
接着两句诗人描写了一幅极其开阔自然,缥缈出尘的山水图景:旭日东升,烟雾也随之淡去,四周静悄悄的。
忽然,远处传来了一声“欸乃”,辽阔而平静的江面被一根长橹击破,山水碎成了一道翠绿的风景。
这里的“绿”字用得最妙,不仅呈现出了山水独有的色彩效果,而且还显示出一种动态美,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同样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叠加使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一幅“无人”之境,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最能体现诗人功底的千古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明代桂天祥在《批点唐诗正声》盛赞这两句是“古今绝唱”;清代吴瑞荣在《唐诗笺要》曾言“二语幽绝”。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结尾两句画面更加深远开阔:此时的渔翁驾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已到了中流。
他回首骋目,只见远处江水滚滚,西岩上几朵缭绕舒展的白云似要追逐而来。
陶渊明曾言“云无心以出岫”,与柳宗元这里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随遇而安,怡然自得的心境。
然而后世却有很多诗人认为这两句是多余的,诗歌在“欸乃一声山水绿”便可结束,苏轼、严羽等人都持这种观点。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该删掉,这是诗歌的一部分,升华了全诗的境界。
整首诗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行文布局,亦或是意境营造方面,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比起王维的山水也是不遑多让。
至于最后两句是否应该删掉,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相关文章:
石头纸是什么01-23
曲别针是什么01-23
sw系列是什么01-23
海尔洗衣机漏水是什么原因01-23
灯带为什么不亮怎么办01-23
柿子树叶子卷曲为什么01-23
相亲后微信聊天聊什么01-23
看书写字用什么灯泡好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