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19日,“50后”的常德丝弦名家宋洁(左一)、“60后”的常德丝弦代表性传承人朱晓玲(左二)、“80后”的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右二)与“90后”青年演员代表谢颜竹(右一)四代曲艺人共同排练曲目。
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的常德丝弦艺术剧院汇集了从“50后”到“90后”的四代常德丝弦曲艺人,她们分别是“50后”的常德丝弦名家宋洁,“60后”的常德丝弦代表性传承人朱晓玲,以及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代表的“80后”和以谢颜竹为代表的“90后”青年演员群体。同一团队的四代艺术工作者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共同赓续和守护着常德丝弦这项优秀的地方传统曲艺。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的一种地方曲艺,由明末清初江浙一带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并不断演变、发展而形成,因以常德方言演唱,并用丝弦乐器伴奏而被称为常德丝弦。2006年常德丝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陈思汗 摄影报道

↑ 3月17日,“80后”的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左)在演出前化妆。

↑ 3月17日,“60后”的常德丝弦代表性传承人朱晓玲(左)与“80后”的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宇交流。

↑ 3月17日,“60后”的常德丝弦代表性传承人朱晓玲(左三)在指导青年演员练功。

↑ 3月18日,常德丝弦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在练习丝弦乐器。

↑ 3月18日,“50后”的常德丝弦名家宋洁在常德丝弦艺术剧院指导青年演员练功。

↑ 3月17日,常德丝弦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在进行常德丝弦的推广直播。

↑ 3月17日,常德丝弦艺术剧院“90后”青年演员代表谢颜竹为直播做准备。

↑ 3月18日,常德丝弦艺术剧院“90后”青年演员代表谢颜竹在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教孩子们学习常德丝弦。

↑ 3月19日,“50后”的常德丝弦名家宋洁(左一)、“60后”的常德丝弦代表性传承人朱晓玲(左二)、“80后”的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右二)与“90后”青年演员代表谢颜竹(右一)四代曲艺人同场登台共演一支曲目。

↑ 3月18日,“80后”的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在练习丝弦乐器。

↑ 3月18日,常德丝弦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在排练曲目。

↑ 3月18日,“80后”的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台上左二)在惠民演出中。

↑ 3月17日,常德丝弦艺术剧院的一名“90后”演员在演出前化妆。

↑ 3月18日,“80后”的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中)与同伴在练功。
相关文章:
爱漫通山为爱见证 大畈枇杷小镇绽放幸福花05-21
183名!云南省公开招募2025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领域“银龄工程师”05-15
镜观·回响丨历史的记忆和真相永不褪色05-08
且看古老评弹如何唱出新曲05-07
家校携手筑梦 同心护航成长——沈阳市第七中学举办家校共育交流大会05-05
闪电评论丨青春力量,时代担当05-04
欢歌庆“五一”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