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科创未来|航空装备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冯攀龙:“90后”锤炼造飞机过硬技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0:30:00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4月下旬,记者见到冯攀龙时,他身穿蓝色工服,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给人的第一感觉既亲近、又沉稳。人群中,这个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儿十分显眼。

他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不久前上榜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公示名单,成为四川两名入围者之一。

冯攀龙是标准的90后,但这不是他第一次获得表彰,此前还将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工匠、四川省国防科工技能领军人才等荣誉收入囊中。

冯攀龙传承创新,过硬功力实现“零差错”

锤炼过硬技能:“就是个普通的航空人”

谈到怎么描述自己的职业时,冯攀龙直白又朴实:“我一直在航空装备研制生产一线,就是个普通的航空人。”

如果把“一直”具象化,对冯攀龙来说就是10年。冯攀龙从小对机械很感兴趣,高中时的一天,他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关于中国飞机的纪录片,留下了深刻印象。高考填报志愿时,冯攀龙决定填报航空制造业相关院校。

2015年,冯攀龙凭借优异的表现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录取,“从此,我就开始从事飞机铆装工作了。”冯攀龙说。

每天早上8点,开小组会、布置任务……冯攀龙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很繁杂。”他话锋一转,“但绝不容有失。”

这是因为,飞机制造是精密制造,做到“零差错”至关重要,“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冯攀龙说。

冯攀龙在技能比赛中

如何实现“零差错”?

一般来说,来到冯攀龙所在车间的飞机制造零件,基本都是散件,可以用大家熟知的乐高来类比,但还有些不同。“乐高是半成品,已经开了孔,只需要按照孔洞拼起来就行。”冯攀龙解释,但散件没有孔,需要“造”孔,第一步就是定位,也就是找到合适的位置开孔。“这是飞机制造承上启下的环节,很重要,关键是出手要准。”

找准位置后,接着是置孔,确定孔径的大小是个难题。对他们来说,手工误差要求在0.02毫米以下,难度很大。“只有靠不停练习手感,再形成肌肉记忆。”冯攀龙说,主要依靠人手和眼力之外,还要适当使用辅助工具。

“而且,我们实际的操作环境也很复杂。”冯攀龙说,常常会挤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需要一边把身体摆成各种姿势,另一边还要时刻保持手上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经常干一会儿就全身大汗,可以说是个体力活。”

实践中,冯攀龙潜心钻研,练就了过硬的功力,攻克了全机型闭角区域引孔、“台阶孔”终孔加工等多项技术难题;独创了特殊区域管路套筒安装法、缘条高锁取出法等多项绝技绝活,大幅提高部件安装效率与合格率,一次安装合格率达到100%;在装备研制中,牵头完成了技术攻关和设计实验课题10项,带队完成多次重要设计更改执行任务。

坚持创新为先:“这份工作肩负着光荣与使命”

2019年,“冯攀龙青年创新工作室”成立。身为工作室负责人,冯攀龙带领工作室成员与博士创新工作站深度联动,充分发挥一线技能人员与高科技技术人员优势,形成1+1>2的效果。

“简单来说,目的是带领年轻员工快速成长、提升技能,同时承担一部分创新工作。”在他口中,是要发挥“技能人才”的创造性,升级打造2.0版技能人才。

首先着眼于方法创新。此前,团队“接单”是活儿派给谁谁来接。现在,工作室引入“赛马制”,即依托工作包,开展类似市场竞争的竞标。

前后对比,效果大有不同。冯攀龙说,方法创新后,不仅进一步激发了两个班组的干劲儿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竞标”之初,班组就提出了包括思路、可能面临的风险、成本核算等在内的完整方案,通过优化前端装配流程,大幅度提升了装配效率和质量。

接着在工艺上创新,也就是琢磨着怎么干才能又快又好。

譬如在装配流程上,冯攀龙等人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在基本没有参照的基础上,创新生产技术、自创定制工具,独创出铝板雕刻技艺等。同时,在借助自动化力量上走在前列,深耕数字化装配技术,实现三维辅助投影、人机外骨骼等先进创新科技工程化应用,极大地保证了生产质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我们是技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冯攀龙说,通过实践创新,团队成员不仅技艺得到提升,心态也与之前大不同。

当前,冯攀龙所在的装配团队以“00后”为主。日常工作中,除了技艺与技能提升,传承工匠精神也是他关注的重点。

“我的经历带动很多人转变观念,不少老家的孩子考试学习与飞机设计、制造、维修相关的专业,毕业后也从事相关工作。”冯攀龙认为,自己改变了他们对技能人才的看法,新时代的技能人才是融合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全面人才,有着很大的发挥舞台。“这份工作还肩负着光荣与使命,给予了青年们选择与国家共发展、与时代共进步的难得机会。”

采访临近结束,冯攀龙分享了一个细节:从业之初,看到有老员工因为自己造的飞机飞上天很兴奋,他不太理解。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举行,单位专门放了半天假看直播。当时,冯攀龙一个人在家,当看到电视机里自己造的飞机飞过天安门时,屏幕这头,他热泪盈眶。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相关文章:

科创未来|航空装备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冯攀龙:“90后”锤炼造飞机过硬技能04-28

重庆航空将恢复加密重庆至海口、珠海、长沙等航线04-28

吉首大学荣获2024年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04-28

【多彩新论】在双向奔赴中互相成就04-26

齐齐哈尔这一新机场,传来新消息!04-26

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齐上阵 成都157座桥梁启动高科技“体检”04-25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到增城区开展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工作调研04-23

天津东丽区初中招生工作方案公布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