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息烽县养龙司镇:和美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4:54:00    

从“单打独斗”到“全民上阵”,从“短期整治”到“长效守护”。2025年以来,息烽县养龙司镇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目标,以聚民力、破顽疾、立规矩、促长效为抓手,走出一条群众主导、共建共享的乡村环境整治、基层治理新路子。

“自家院子自己收拾,住着舒服还能得积分换奖品!”在养龙司镇堡子村,村民李大叔主动清理了门前堆放多年的杂物。

这一转变,源于全镇构建的“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激励促动”三级动员体系。

养龙司镇组织村干部、“理论宣传二人讲”开展宣讲,用方言土话讲政策、谈变化,并依托村级微信群推送“两清两改两治理”相关内容,实现“线上线下”宣传无死角;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主动将庭院打造成干净整洁、绿植环绕的“党员示范庭院”。在党员示范引领下,村民纷纷效仿,从“袖手旁观”变为“动手参与”,自发清理杂物、美化家园,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村”的良好局面;为增添干劲,养龙司镇还设立农村“五治”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纳入评比,村民用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比学赶超”热情。

为破解“脏乱差”顽疾,养龙司镇以“三清三治”专项行动为突破口,推动村庄环境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清乱象,治危旧。今年以来,养龙司镇已开展225次村庄清洁行动、5次“月月大扫除”,集中整治25处乱堆乱放,清理建筑垃圾2处、野广告30余处,拆除空心房9栋;清短板,治设施。通过“村民出工+互助改造”模式,养龙司镇已完成新建改建卫生厕所43户,排查养殖户圈舍30处,推行粪污分离、定点收集规范化养殖模式,从源头减少养殖异味,解决困扰村民的环境脏乱臭问题;清垃圾,治污染。该镇组织3次河道沟塘清淤行动,清理淤泥杂物3吨,新建4个村级垃圾收集点,配置12个勾臂式垃圾斗、6个收集亭,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同时,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养龙司镇以“制度约束、群众监督、村规引导”三措并举推动环境整治常态化。

期间,该镇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门前三包”责任,并根据“卫生家庭建设行动”要求,不定期入户查看,督促提醒不合格家庭整改;多方监督无死角。成立由村民代表、老党员组成的村级监督队,联合镇五治办、督查室等,对卫生死角、设施维护等问题进行巡查,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收集群众意见,形成“群众自查、村级巡查、部门督查”的三级监督网络;移风易俗树新风。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宣传垃圾分类、农村“五治”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此外,养龙司镇还坚持“网格化、常态化、全民化”三化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网格管理精细化。将全镇划分为43个责任网格,由村干部担任“网格长”,每周开展巡查,实现问题“发现—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日常维护常态化。固定每周末为“全民清洁日”,组织群众清理公共区域,确保环境整治不松懈;全民参与制度化。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在整治方案制定、设施维护等环节充分听取民意,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参与,形成“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浓厚氛围。

据悉,养龙司镇将持续深化“两清两改两治理”成果,推动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和美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华

编辑 王杏

二审 张谌

三审 范良丽

相关文章:

息烽县养龙司镇:和美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05-22

民乐县苏油口水管所:两级河长齐发力 共治长治护安澜05-19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05-13

阳山县自然资源局加强《信访工作条例》宣传,积极化解自然资源领域信访问题05-12

民乐县南丰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构建和谐稳定新格局05-09

上蔡:豌豆尖成村民致富“金苗苗”05-09

五一假期泰山区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泰山炊烟巷民俗生活体验区人气爆棚05-08

民乐县:畅通“五大渠道” 守牢防返贫致贫底线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