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赶大集”到“赶经济” 东安“三月三赶社”的蝶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14:00    

全媒体记者 饶爱玲 通讯员 唐涛华 付奇军 蒋文芳

3月31日,东安县水岭乡迎来了传统民俗活动——“三月三赶社”。数万名来自周边市、县的商贩、村民聚集于此,进行各色农具、草药、树苗、蔬菜种子交易。

“赶社不仅是买农具,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在赶社现场,来自水岭乡金岭村的唐平元正忙着挑选农具、苗木、农资等商品。两公里长的街道上,犁耙、箩筐等传统农具与果树苗等经济作物相映成趣,新鲜农产品、手工艺品、特色小吃摆满摊位,琳琅满目。从“赶大集”到“赶经济”,水岭乡的“三月三赶社”见证着传统习俗到现代市场的蝶变。

年轻群体的加入为传统集市注入活力。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赶社,直播带货、短视频打卡成为新潮流,赶社的热闹场景通过网络传播,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为确保这场延续千余年的民俗盛会安全有序、文化氛围浓厚,水岭乡政府提前规划交通、分区管理摊位,并组织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将集市打造成文旅IP。

据悉,今年水岭乡“三月三”集市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交易额突破500万元。该乡的餐饮业、农资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30%、25%,乡村消费增速达10%。

而在市集的另一边,文艺演出和非遗展示展览正在进行。武术表演、舞龙、歌曲等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非遗展示区则通过图文和实物,向市民展示了东安武术、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年的三月三赶社,我都会来水岭,不仅能购买到丰富的商品,还能享受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市民伍亮说。

近年来,该乡将传统武术与集市结合,推出“武术+农耕”“武术+美食”体验游,举办武术展演、羊肉文化节等,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从“春耕备货”到“全域消费”,东安赶社正从传统民俗演变为多元经济载体。在白牙市镇春社日,传统美食成为引流密码,东安鸡预制菜摊位前排起长队。白牙市镇桐子山村村民龙鹏介绍说:“春社日一天卖出300只东安鸡,电商订单增长20%。”

集市上,竹编匠人龙祥庚指尖翻飞,将竹丝编成的箩筐、簸箕摆满摊位,“以前靠肩挑叫卖,现在电商订单能卖到省外。”龙祥庚说道。在他带动下,白牙市镇山水村50余名村民重拾竹编手艺,年销售额100余万元。

近年来,东安县立足德武文化和美食文化,将赶社与农耕文化、武术表演、非遗技艺结合,推出“社日游”线路,推动“节日经济”向“常态化集市”延伸,结合电商、文旅等业态,形成可持续的乡村消费场景。

今年以来,该县共举办大型春社活动10余场,吸引客流量40万人次,累计带动消费超1亿元。

相关文章:

从“赶大集”到“赶经济” 东安“三月三赶社”的蝶变04-03

大数据观察|纺织行业加速“智”变04-02

广州新增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快来看看都有谁03-17

韩国传统戏曲叫什么01-14

结婚父母月是什么意思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