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一只蚕宝宝 如何让孩子懂得成长、责任与死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8:00:00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中,鼓励学生通过养蚕了解“动物的一生”。于是,近日在全国各地的三年级小学生中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养蚕热”:孩子们认真观察、记录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家长们则忙着“扫荡”小区里的桑树,甚至有网友调侃:“武汉的桑叶都被薅秃了。”

看似简单的养蚕任务,为何让家庭集体“出动”?在这场持续数周的生命陪伴中,孩子和家长们又能学到些什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节目邀请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高级生物工程师赵力,为我们揭开“养蚕作业”背后的深意。

桑树都被“薅秃了”!一场关于“口粮”的硬仗

根据媒体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家庭为找不到桑叶而苦恼。尤其到了“五龄蚕”阶段,蚕宝宝食量激增,稍有延误就会出现“饿瘦”、蜕皮失败、无法结茧等问题。赵力指出,蚕对叶子的要求十分讲究:小蚕要吃嫩叶,大蚕则需要成熟叶,且必须无农药、无污染。如果桑叶短缺,短期可以使用与桑树同科的柘树叶、构树叶等替代,或临时用莴苣叶、蒲公英叶应急,但最终仍应该以桑叶为主。

不止武汉,浙江萧山城区的桑树也被“薅秃了”(图片来源:萧内网)

现实中,网购桑叶、社区互助,甚至“就近认领”小区桑树,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应对策略。这场关于蚕宝宝口粮的“战役”就此打响。

蚕的一生:长达60天的科学实践

一个蚕宝宝,从蚕卵孵化到化蛹、羽化为蛾,大约需要40天至60天。这个过程中,它会经历5次蜕皮。这期间,蚕对温度(20℃至28℃,小蚕需要温度略高,大蚕可以低一点)、湿度(60%至75%)、光照都有明确要求。

对此,赵力指出:“家庭养蚕不是摆设,是个精细活。”饲养环境需要保持通风、恒温、无毒,避免剧烈温差和干扰,还要防蚂蚁啃食蚕宝宝、防病菌侵蚀蚕、防用手不当触摸等引起蚕感染病菌……这些细节既考验家长的耐心,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不只是喂养,更是生命的教育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曾让许多人动容,但赵力指出,蚕吐丝后并未“死亡”,而是进入了蛹期——这也意味着,蚕进入了生命的新阶段。“科学告诉我们,生命不是结束,而是转化。”赵力表示:“孩子在观察蚕的一生时,也在体验一次完整的生命旅程——从出生、成长,到转变、死亡。”有的孩子会因蚕蛹羽化为蛾子而惊喜,也有孩子会在看着心爱的蚕宝宝慢慢停止活动后落泪。这种情绪的起伏,正是他们对“生与死”“变化与延续”最初的认知触碰。

有心的家长还会拍摄整个孵化过程,做成“生命日记”,让孩子亲历一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旅。

孩子在成长,养蚕产业也在不断进化

家庭在为孩子养蚕“打辅助”的同时,我国的蚕业技术也在悄然革新。

在重庆一家智能养蚕工厂,工作人员在给蚕宝宝添加桑叶(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赵馆长透露,如今已经有企业实现“365天不间断养蚕”,通过温湿度智能调控、人工饲料替代、立体化多层养殖,实现了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我们甚至借助基因编辑和肠道微生物优化等手段,培育出能吃豆粕、玉米粉等人工饲料的广食性蚕种。”赵力说,在现代技术加持下,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突破蚕只吃桑叶的“宿命”,让中国的养蚕业在世界上再次处于领先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一只蚕宝宝 如何让孩子懂得成长、责任与死亡?04-29

云鲸智能张峻彬:将重点布局具身智能赛道,期待家庭清洁领域的“iPhone时刻”到来04-27

“春之芽”走进沂水许家湖:感统训练+亲子手工,共筑成长基石04-27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共护少年健康成长 ——泉州晋光小学三年级6班一堂生动活泼的安全体验课04-25

高明上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发布04-23

大白脱口秀丨“头孢不要配酒,生命才能越活越有”,药师变身脱口秀达人嗨翻全场04-21

从“单向逼迫”到“共同疗愈”!“拒学门诊”给家长哪些提示04-19

寻女19年的“棉花糖爸爸”:“今日与女儿相见,一家人团圆了”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