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期间,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节”在江苏泰州姜堰的溱潼镇举办,数百船只,上万船民,汇聚在溱湖上。
溱潼会船不仅属于国家级非遗,还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一起来感受这传承数百年的水上盛景。
据史料记载,溱潼会船原名清明会,其历史起源传说众多。相传一位明朝大将在溱潼镇抗击倭寇,百姓纷纷撑船助战,手中的竹篙,既是撑船的工具,又是斗争的武器。此后每年清明时节,附近水乡的村民们都撑船来到溱湖,悼念葬于孤坟的英烈。这一习俗相传至今,演变成了盛大的清明会船节。

泰州姜堰博物馆馆长 陈炜:在明代末期的时候,倭寇对我们这个地区的袭扰非常严重,在本地,比如俞垛的神潼关,就有一个当地的将领叫侯必大,团练乡兵抗击倭寇,留下了很多英雄故事。当地的老百姓用会船这种形式,在清明的第二天祭祀这些牺牲的英灵。

每年的会船节上,贡船、花船、篙船、划子船四种船型依次亮相,祭奠英烈的贡品展示,特色的民俗表演,都在贡船和花船上进行。而篙船和划子船,则分别由男性和女性驾驶,在亮相表演后,还要进行激烈的竞技比赛。40条篙船、20条划船犹如蛟龙出海,在湖面上展开激烈角逐。篙船的比赛最为激烈,船员们听锣扬篙、靠船下篙,篙声、涛声、呐喊声汇成磅礴的气场,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

和划龙舟相比,篙船的船身更宽,而使用竹竿轻点撑水的前进方式,比用桨划船需要更巧地发力。这种与众不同的竞技民俗,在溱潼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每年参加活动的当地居民数以万计,观看的人达到十万以上,由于像春节一样热闹,它也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2008年,“溱潼会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泰州姜堰博物馆馆长 陈炜:每个镇,每个村,到了这个季节的时候,几乎是把手上的活都放下来,在外打工的一些人,到这个节点就要回来撑会船,已经是一个流淌在老百姓血脉当中的文化基因了。

如今,溱潼会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当地人把会船越办越震撼。时间跨度从原先的几天会船变成了一个多月,从过去的单项会船变成了“视觉文化盛宴”,将文化、赛事、经贸融为一体,全景式展现多姿多彩的水乡风情,成为集中展示民间文化的最佳场所。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 景明 杨伟东 罗飞)
相关文章:
文化让民宿走得更远|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04-12
共谋文旅盛事,共享美好“安顺”: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04-11
4月11日起,邯郸这个馆提升改造04-11
胡劲军到惠州调研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