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农民工到国家级技能大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9:04:00    

“怎么能将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人工作业流程用机器替代?”

“如何将更多的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煤矿开采过程中?”

4月17日,走进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各种荣誉证书、专利证书、工作及获奖照片贴满墙壁,桌子上陈列着各项专利技术的模型。连着几天,“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常村煤矿高级工程师王文胜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煤矿的智能化开采技术进行小组讨论,开始新一轮的技术攻关。

王文胜1990年参加工作,1993年调入常村煤矿。他是一名由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普通工人。35年来,他始终坚守一线,勇于创新,对各种设备存在的缺陷和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问题持续突破改进。

多年来,他和工作室成员共完成28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中36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他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王文胜出身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为补贴家用,他到矿上当了一名煤矿工人。生活的艰辛让他深知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

“坚持学习技能是不断成长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我们劳动者的底色。”2023年他入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时曾这样说。

1997年,王文胜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太原理工大学机电专业大专班开始3年的脱产学习,毕业后又在中国矿业大学自修电子机械工程的本科课程,之后不仅取得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还成功拿到高级工程师资格证。

王文胜不光热爱学习,还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工作室一角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奇特的模型,问起它的来历,王文胜向记者讲述它的故事——一次人工管理顶板支护过程中,一个工人没有站稳,从机器上摔了下来。担心工友的同时,王文胜开始深层思考:如何解决管理顶板支护工艺流程繁琐、劳动强度大及危险系数高的问题?

自那以后的3年时间里,王文胜一有空就分析研究,终于研制出“利用小副架管理顶板支护工艺技术”等6项采煤机械化技术创新成果,并成功在工作面投入使用。

工作过程中,王文胜始终把安全视为重中之重,把破解安全风险作为重点攻关课题。 2009年,他在排查各类设备时,发现英国生产的采煤机机载式瓦斯监测断电仪存在安全隐患,在瓦斯浓度超限的情况下,虽然能停止采煤,但再次按下按钮后采煤机还能启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王文胜不断与矿上的老师傅讨论,反反复复试验推演,终于解决了这项技术难题。后来,他再接再厉,完成了“采煤机瓦斯监控和闭锁技术改进”等6项先进安全技术装备。

“大量的创新成果凝聚了职工的智慧,怎样能更好地总结交流经验,把技术一代一代传下去?”王文胜便产生了创建工作室的想法,2008年,他创建的工作室成为首批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正式挂牌后,他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技能传承活动,让更多人得到了技术提升。

在他的带领和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常村矿先后有9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15人担任副队长,17人担任班组长,16人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4人被聘用为潞安集团首席技师,3人被授予“三晋技术能手”,432人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证,6人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看到徒弟们拿到证书、登上领奖台后开心的样子,我感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很有价值和意义。”说到这里,王文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谈起未来,王文胜又有了新的展望: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为“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安全生产的助推器”和“创新成果的放大器”,努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带领他们踏上更高的舞台……(李志攀)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相关文章:

从农民工到国家级技能大师04-21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人工智能+消费”如何激活新蓝海?04-18

金牌数全省并列第一!南信学子省赛勇夺8金04-16

山西两人 入选全国培养计划04-16

科技创新中国“芯”,青岛这家企业电视显示时序控制芯片行业第一 | 行走黄河04-16

实现620℃耐热钢国产化,用最少的煤发出最多的电04-15

汇川技术:多元化采购芯片并加快国产化进程04-15

金马游乐:自主研发LSM电磁弹射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