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消费市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黄金时段。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这不仅是刺激消费、提升业绩的关键时期,更是一场争夺市场份额的“竞赛场”。4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五一”,信用卡在活动形式、优惠力度和场景覆盖上全面升级,有的借助社交裂变实现获客拉新;有的推出阶梯式奖励机制激发持卡人消费热情;还有的携手电商巨头,推出长免息期,减轻持卡人还款压力,吸引持卡人提前规划大额消费。分析人士预测,未来1—3年,信用卡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将不断完善,信用卡业务将与更多的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包括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假期福利活动,涵盖办卡赠礼、购票立减、分期达标有礼、出境游优惠等。
招商银行注重社交裂变式营销,成功推荐亲友办理信用卡达标后即可在众多礼品中任选其一兑换,提供的换购好物精准击中假期出行、居家生活等场景需求。
农业银行则将目光聚焦出行场景,增加了抽奖形式。针对“五一”的出境游热潮,该行Visa、银联、万事达信用卡也推出了不同程度的打折、消费返现等活动。
可以看出,今年“五一”信用卡营销告别传统模式,围绕消费者对假期的多元化需求,在活动形式、优惠力度上进行升级。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信用卡原有的营销模式已经难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银行必须从成本和获客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新的营销模式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奖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提高用户与银行之间的互动频率和黏性。
在银行的零售板块中,信用卡业务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零售金融的“排头兵”,它不仅是银行获客的重要渠道,更是零售业务收入的关键增长点。然而,当经济增速换挡、消费市场结构深度调整,叠加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曾经高歌猛进的信用卡业务,正陷入增长瓶颈。
随着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的密集披露,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态势逐渐清晰。发卡量减少、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缩水、不良率承压……年报内的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市场增长放缓、挑战加剧的现实图景。
而在年报之外,多家银行出现各地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的情况,不少银行停发联名卡,同时对信用卡权益内容进行缩减,削减冗余发行成本。一系列降本动作背后,是信用卡业务告别野蛮生长、迈入转型深水区的深刻变革。
一位银行信用卡部门人士直言,尽管短期数据承压,但信用卡依然是银行获取优质零售客户的核心入口。在存量竞争时代,每一个新增或留存的信用卡用户,都可能成为银行理财、房贷、保险等多元化业务的潜在客户。此外,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消费市场回暖,信用卡业务仍存在巨大的潜力,银行此时的营销投入,也是在为市场反弹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未来1—3年,信用卡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也将不断完善”,王蓬博进一步指出,信用卡的利息收入是银行的重要盈利来源之一,而且信用卡和消费直接相关,通过对持卡人消费行为、信用状况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银行获取大量的客户资源。此外,银行通过与各类商户合作,开展促销活动,进一步拉动内需,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接下来,信用卡业务将与更多的生活场景深度融合,除了传统的餐饮、购物、旅游等场景外,还将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拓展业务。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相关文章:
信用卡“五一”促消费的新玩法04-24
深圳农商银行:服务深圳超五分之一科技型企业,超98%为民营中小微企业04-23
卡倍亿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6亿元 投资高速铜缆等项目04-20
海量财经丨利润激增背后的中国太保险象环生04-20
AI上雄安 | 2000多家科创企业!超3000项参赛作品!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开启科技盛宴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