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泥潭》大卖40万册,希望刘楚昕不要在流量中迷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7:04:00    

街谈

备受关注的文学新人刘楚昕作品《泥潭》线上预售后,短短三周售出40万册,据出版方称,这个数字“创造了近年来文学出版的奇迹”。对此,刘楚昕自嘲是“流量作家”,表示“出圈的过程是意料之外的,但结果是好的”。

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5月27日,刘楚昕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礼上发表的一段获奖感言,他讲起自己艰难的创作经历,提到已故女友对他的鼓励,“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女友留给他的这句话,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精神支撑。这段获奖感言打动了台下包括余华在内的颁奖嘉宾和现场观众,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后,也引起万千网友转发。

这是一起典型的流量事件,具备特殊性,也纯属偶然。感性一点说,网友对于获奖者及其作品的关注度,要远弱于获奖作品的产生背景。幕后故事大于作品本身,这是这起流量事件必须面对的现实。

好在获奖者、出版方以及相关方面,对此偶然事件有清醒的认知。对于在颁奖礼上怀念女友是否属于“消费对方”的质疑,刘楚昕“之前被压抑得太久了,想在公开场合说一下”的回答,也在情理之中。和其他流量事件经常会走向一地鸡毛不同,刘楚昕的走红,一直处在作者的自控和相关利益方的克制之中,没有人在此过程中失态。这必然要求当事人与出版方,要更加谨慎处理流量红利,不让关注者失望。

还有一个层面也很重要,那就是文学圈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年轻的现象级人物。对于刘楚昕的横空出世,人们乐见其成,他以及他畅销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文学黄金时代的种种文学奇迹。年轻作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文学圈层与权力的更迭,出版市场与广大读者都迫切需要有潜力、有分量的作家对既有秩序形成冲击。余华对于刘楚昕的爱惜之情,其实也含有这样的意图。一个行当要是新生势力停止发芽、生长,就意味它已垂垂老矣。当读者纷纷购买刘楚昕的图书时,何止只是为了消费他与女友的爱情故事——更潜在的动力,恐怕还是在于想在这位文学新人那里,得到只有文学层面才能够提供的价值与惊喜。

当刘楚昕成为红人,当《泥潭》售出40万册,属于作家个人的流量已经转变成对作品的注视与考验。《泥潭》的口碑如何,决定了作者接下来的走向。在此关键时期,作品必然承受来自多个层面的审视,如果货能对板,作者会前途无量,即便只能及格,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备受关注会改变一名写作者的命运,而掌舵者只能是作者本人,期望刘楚昕能够清楚地看到这轮流量红利的利弊,真正做到流量为我所用,而非在流量冲击下迷失。刘楚昕应该带着祝福重新出发,把获奖当成一个最初的开始看待。

对于年轻作家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艺术与生活多样性的渴慕,尤其在AI时代一切因可复制、可重复而变得乏味的时候,带有野生气息的原创力量,会有别样的、巨大的吸引力,谁能处在这个吸引力漩涡的中心,谁就会成为下一个莫言或余华。

□韩浩月

相关文章:

《泥潭》大卖40万册,希望刘楚昕不要在流量中迷失07-10

上海一超市6颗荔枝298元,工作人员:个头和正常荔枝差不多,这是一款有故事的荔枝,限量供应07-09

深圳二零二八2比0取胜15轮不败:“进球战术都是设计好的”07-06

新闻周刊|考上北大20年后07-06

辽宁有独一无二的叙事富矿——专访茅奖得主柳建伟07-02

夏影(302) | 上游主题摄影征稿作品展——王毛键作品07-01

海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07-01

温网|梅德韦杰夫爆冷止步男单首轮,本赛季三战大满贯仅取一胜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