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技术创新促进美学变革(艺坛走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5:54:00    

屈 菁

近年来,全球动画产业正经历着一场艺术与技术的变革。迪士尼用人工智能重构童话梦境,海外流媒体提供商网飞以虚拟制片重塑叙事疆界,科技不断拓展动画与艺术的版图。与此同时,当代观众的审美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期待银幕上绽放的不只是撼人心魄的视觉奇观,更是能叩击心灵的文化回响。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代表的动画作品表明,中国动画正在用属于这个时代的创造力,把“不可能”变成“无限可能”。

推动艺术与技术的变革并不容易。在这场数字化推动的革新浪潮中,中国动画人面临巨大挑战:若技术的光环太过耀眼,作品可能流于炫人耳目;若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转化不到位,作品就无法获得真正的精神活水。挑战的背后,不仅考验着技术创新力,也考验着艺术创造力。

如何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重获新生?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在中国动画发展初期,曾面临技术难题,从黑白动画转为彩色动画的摸索并不轻松。然而,彩色动画的出现也并非大功告成——由钱家骏、李克弱联合执导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虽获得国际大奖,但一些外国评委不认为它是中国动画。这使创作群体开始有意识探索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最终以“技术+艺术”的融合突破,成就了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中国学派”动画。

今天,全球动画技术革新驶入快车道。从传统手绘到智能工业化,中国动画技术紧随国际变化趋势迭代升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实现三维建模与毛发渲染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使角色质感达到新水准。《深海》运用“粒子水墨”表现场景环境,营造出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近10年来,诸如此类的技术创新深刻影响着动画作品的角色设计、场景布局、艺术效果等,推动着中国动画工业体系不断成熟。

动画是美术片的一种,其魅力在于视觉形式与内容叙事相融相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在动画创作中,技术永远是为艺术服务的工具,以技术创新赋能艺术创造是“中国学派”动画留下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由之路。艺术创造的根基,在于那些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新神榜:杨戬》中一段“洛神赋”飞天舞,让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挣脱二维束缚,在三维空间翩跹起舞,也让飞天文化再次出圈;《长安三万里》将盛唐气象绘成一卷会呼吸的水墨巨构,让观众在新的审美体验中感知历史;《哪吒之魔童闹海》则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找寻灵感,编织出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梦幻世界,创造了中国动画产业奇观。这些作品通过新技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对话,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土壤里孕育出创新的繁花。

事实证明,找准科艺融合的黄金分割点,既讲好中国故事,又注入当代人文思考;既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又融合当代数字化制作标准,方能淬炼出中国动画新的光彩。当不同肤色的观众被中国动画深深感染时,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单个动画IP的成功突围,更是中国文化“出海”范式的根本转变和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精神内核的价值实现。深植中华文化,巧用科技力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动画跨越山海,以艺通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3日 08 版)

相关文章:

第一观察|这场会见中,习近平主席两次提及“定力”04-13

日本民间团体揭露:731部队曾在中国多地投撒细菌04-13

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已有超45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04-13

消博会今开幕,上海专精特新集群产品闪耀首设展区04-13

学费顷刻“蒸发”、戒掉“中国制造”,特朗普关税下美国人在恐慌什么04-13

技术创新促进美学变革(艺坛走笔)04-13

持续应对大风天气 13日国铁北京局多趟列车停运04-12

冲刺洛杉矶 中国腰旗橄榄球的困境与希望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