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9日,特朗普政府对“SpaceX”合同的两个月“详细审查”终于有一些结果。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虽然一些合同仍在接受审查,但白宫和五角大楼官员最终得出结论是,由于“SpaceX”在火箭发射和低轨卫星服务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大多数政府合同难以取消。
尴尬了,这场由总统个人恩怨引发的政治报复,最终变成了打脸美国政府的闹剧,也揭示了美国政治的现实:当商业巨头掌握核心战略资源,政府便陷入“制裁不能”“放任不可”的困境。
从蜜月到决裂,一场席卷美国政商界的权力风暴在两人的唇枪舌剑中愈演愈烈。
蜜月期:政商联姻下的共赢时代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曾是美国政商合作的典范。
2024年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马斯克以科技革新者的身份为其站台,主张“削减监管”“扶持制造业”的言论与特朗普的执政理念高度契合。
马斯克在2024年大选期间累计为特朗普捐款近3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总统竞选赞助人之一,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宣誓就职当天签署行政令,组建“政府效率部(DOGE)”,作为牵头人,马斯克负责推动联邦政府削减开支、提升效率。这一时期,马斯克旗下的“SpaceX”成为美国航天战略的核心承包商。
五角大楼将价值1750亿美元的新一代天基导弹防御系统、GPS卫星发射等关键项目交由“SpaceX”执行,其火箭发射成本较传统承包商降低30%-50%。
截至2025年,“SpaceX”累计获得联邦政府合同超220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84%;全球发射市场份额达45%,卫星部署量占全球87%,技术优势使其成为美国航天“不可替代的支柱”。据马斯克6月4日透露,“SpaceX”2025财年的营收预计为155亿美元。
蜜月期的共赢,本质是权力与资本的互利共生。
特朗普需要马斯克代表的科技创新形象巩固执政,马斯克则借助政府订单实现技术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利益。
然而,这一平衡在“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的争议中悄然破裂。
裂痕显现:政策分歧引爆舆论战场
6月初,特朗普与马斯克因“大而美”法案产生分歧,双方公开争执。
该法案虽以“削减赤字”为名,实则包含取消电动车补贴、扩大国防开支等争议条款,直接冲击马斯克的商业利益。
马斯克连发35条帖文抨击法案,称其为“令人作呕的可憎之物",警告这将大幅增加联邦赤字,并指控特朗普与爱泼斯坦案存在“未公开关联”,引发后者激烈反击。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气急败坏地敲键盘威胁:“节省数十亿美元预算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终止马斯克的政府补贴和合同。”
更精彩的是,马斯克的回应。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他没有求饶,没有妥协,而是直接叫板:“去吧,成全我”。他甚至威胁要“立即开始退役Dragon航天器”。
这一声明不仅撕破脸皮,更将两人矛盾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
四天后,美国总务管理局就开始行动了。
审查风暴:政治报复与现实困境的碰撞
美国防部、“NASA”等机构被要求火速提交详细的“记分卡”,评估价值220亿美元的“SpaceX”合同价值和替代供应商的可行性。
知情人士毫不掩饰地透露,这场审查的目的就是“为政治弹药做准备”。翻译过来就是:让美国政府能够在特朗普决定报复马斯克时迅速行动。
马斯克从特朗普的密友和“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到公开批评总统的“叛徒”,这个过程完美诠释了特朗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治逻辑。
通过启动对价值220亿美元的“SpaceX”合同审查,特朗普要向所有潜在的“不服从者”展示政治权力的威力。
这种“杀鸡儆猴”的手法,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用得炉火纯青。对付媒体是这样,对付法官是这样,对付商业大佬也是这样。只是这次,他遇到了马斯克这样一个特殊而棘手的对手——掌握着美国核心太空能力的企业家。
当政治报复撞上技术现实时,美国政府的“死穴”暴露了。两个月的详细调查后,审查结果让特朗普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SpaceX”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供应商,而是美国航天和国防能力的生命线。
先看载人航天。“Dragon”航天器是美国目前唯一能够将美国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飞船。波音的“Starliner”呢?还在因为技术问题停飞。没有“SpaceX”,美国宇航员只能搭俄罗斯的便车上太空。
再看军事发射。“SpaceX”在2023年执行了98%的美国军事发射任务。98%意味着没有“SpaceX”,美国的军用卫星基本上天无门。在其国家安全太空发射第三阶段第二通道项目中,“SpaceX”拿下了44个任务中的28个,价值59亿美元。
那么替代方案呢?这就更尴尬了。联合发射联盟因为“Vulcan”火箭的延迟问题,面临严重的任务积压。蓝色起源的“NewGlenn”火箭虽然具有竞争潜力,但仍处于测试阶段。
“NASA”和五角大楼在寻找“SpaceX”替代方案时接触的所有公司——火箭实验室、“StokeSpace”、蓝色起源——没有一家能在短期内提供与“SpaceX”相当的能力。
恩怨升级:政治博弈的“多维战场”
这种技术现实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威胁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想要挥舞大棒教训马斯克,却发现这根大棒最终只能指向自己的要害部位。
如今,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对抗已蔓延至政治、舆论、资本多维战场,形成复杂的博弈矩阵。
特朗普试图以行政权力重塑商业模式,却撞上马斯克构建的技术壁垒;马斯克以科技创新绑架国家安全,又借政党工具反制政治压力。
当特朗普试图将政府合同当作个人报复工具,却发现自己拿马斯克毫无办法,暴露的是美国政治权力在技术现实面前的无力感。
若马斯克成立的美国党发展超预期,马斯克可能亲自参选公职,若中期选举成功夺取关键议席,那么将重构美国的政治模式。
当然,特朗普不会坐以待毙。他会进一步施压,如拖延合同付款、削减非核心项目如星舰研发,甚至会利用行政命令限制“SpaceX”参与新项目等等。
无论如何,他们是回不到以前“马特的蜜月期”了。
两人的冲突也绝非短期恩怨,这场硅谷与白宫的较量,或将重塑美国权力的新版图。
来源:有理儿有面
相关文章:
特朗普签署稳定币监管法案07-19
巴西政府致信美国 对美加征关税表示愤慨07-17
波兰选手斯维亚特克赢得温网女单冠军07-13
突发!美国宣布:制裁!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