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马尼拉到泉州 跨越1100公里的“生命接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6:54:00    

“感谢你们,感恩我的祖国。”20日,97岁的旅菲华侨黄老先生向泉州市第一医院的医生、护士送上一束鲜花。坐上回晋江安海老家的车,他满含深情地凝望着窗外的红砖古厝。

泉州机场、海关、边检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病患及时转运医院救治。

4月27日下午2时,因股骨颈骨折,黄老先生躺在临时拆卸座椅改装的担架床上,从马尼拉乘坐航班降落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从菲律宾马尼拉到中国泉州,一场跨越1100公里的“生命接力”,在机场、海关、边检、医护、家属的环环相扣中,托起了这位世纪老人对故土的生死依托。

回国手术

老人异国摔伤后的执念

4月22日12时许,菲律宾马尼拉的一栋老宅里传来一声闷响。刚吃完饭准备回屋休息的黄老先生脚底一滑,不慎摔倒在地,髋部的剧痛让他无法起身。家人发现后立即将他送往当地医院。经诊断,老人为左侧股骨颈骨折,需手术治疗。面对当地有限的医疗条件,老人坚定地告诉小儿子黄家顺:“送我回中国,我要回家手术。”

家人深知老人这份执念的重量——年幼时期,就跟随父亲下南洋求学谋生,事业有所成后,他传承父辈深厚的桑梓情怀,为家乡发展出资出力。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黄老先生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对于家乡泉州的医疗条件更是信赖有加。于是,家人通过国内亲属,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泉州市第一医院骨科专家,将资料传回国内。当得知老人需尽早回国手术时,黄老先生全家总动员,一场跨国医疗转运也就此拉开。

医疗团队为老人手术

生命接力

7分钟开通“绿色通道”

黄老先生家人又马不停蹄联系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地面指挥姚焰峰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考虑到旅客年事已高,立即向上报备,机场迅速启动特殊旅客保障流程,一场温暖的跨国服务行动开始了。

“所有细节都不能大意,我们和菲航商务提前进行沟通,确认登机车靠接方式,对接医疗及担架队提前到位做好担架转运准备。”姚焰峰回忆,其间,他多次对接菲律宾航空公司、泉州海关驻晋江办事处、泉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泉州市第一医院,并和黄老先生的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每一个环节,积极协调入境、转运等诸多事宜。各方经过共同努力,黄老先生终于于4月27日出发。

4月27日14时许,菲航PR356航班触地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跑道,机场运输服务部工作人员迅速打开舱门,为避免移动伤员,提前在机场廊桥梯口等待的海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登机核实患者及随行人员信息、病历档案,并完成体温监测等卫生检疫措施,对随身行李、医疗器械进行快速验放;边检民警快速为黄老先生及陪同人员办理入境手续,确保病患及时转运医院救治。

泉州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担架队员与特种车队工作人员早已严阵以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黄老先生从飞机转运至登机车然后转至在机坪等候的救护车上,从开舱到救护车驶离,全程仅7分钟。整个过程,“绿色通道”一路畅通无阻,实现了“通关零等待”,最大限度地为黄老先生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入院24小时 多学科携手诊治

4月27日14时48分,救护车呼啸着驶入泉州市第一医院。在急诊楼前等候的医护人员立即启动“老年髋部骨折48小时手术绿色通道”,当天便为老人做完了肺部CT、髋关节CT、心脏彩超等十余项术前检查。

然而检查结果令人揪心:除骨折外,老人还有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重度骨质疏松等十余项基础病,麻醉风险评级达最高危级别。医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曾荣东介绍,老年髋部骨折常被称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这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老人到医院时,距离他摔伤已经过去了4天时间,身体基础疾病又那么多,手术耐受性差,综合诊治难度大。”

为保证老人顺利接受手术,医院启动了多学科大会诊,为老人定制了一套周全的手术方案。4月28日13时,老人接受了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幸运的是,手术很顺利。术后第2天,老人便可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及行走。回国后不过短短24小时,老人就完成评估和手术前准备,且顺利接受手术,对此,家人欣慰之余更多是惊叹。

康复出院前夕,老人点赞医护人员并送去鲜花表示感谢。

侨乡温情

从通关到康复“全链条”守护

“你好,姚先生在吗?我要向他说一声谢谢!”5月7日上午,黄家顺将一面写有“真情服务暖人心,机场护航显担当”的锦旗,郑重地交到姚焰峰的手中,向机场表达感谢。

泉州素有“十户人家九户侨”之称,分布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约1000万人。据统计,近年来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已多次为危重旅客、特殊群体开通应急“绿色通道”。当被问及此次接机危重华侨的感受时,姚焰峰说道:“像是在迎接自己的亲人回家。”

“在国内看病都是团队配合,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回国治疗的重要原因。”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黄老先生身体各方面指征已符合出院标准。5月20日出院前夕,他特意梳洗一番,精神矍铄地向记者分享住院的点滴,言语中不吝对医务人员的赞誉之词。

为保障老人的顺利康复和恢复家庭生活,术后,医院再次启动多学科大会诊。同时,安排专业护工为老人提供专业生活护理。理疗康复医生吴理剑每天两次来到病房为老人家做康复训练。

“来的时候,爸爸只能躺着,现在能站起来,还能自己走路,真的是件很了不得的事情。”黄家顺感慨,飞机落地那一刻,他们就知道父亲坚持回国治疗的决定是对的。

来源:侨号 CHINESEHORN、泉州晚报、同心泉州

相关文章:

马尼拉到泉州 跨越1100公里的“生命接力”05-22

肥胖人群多脾虚,中医专家为你支招调理05-21

巴基斯坦科学家带女儿来上海求医,“中国造”基因编辑技术治愈重型地中海贫血症女孩05-21

守护健康晚年,新华街羊城家政居家护理培训温情启动05-20

创新疗法显奇效,颊针助力解耳鸣——南华医院麻醉科应用颊针疗法成功治愈顽固性耳鸣患者05-20

福建省四条河流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05-16

救命的医疗设备,如何沦为个人提款机?05-15

清廉文化赋能企业发展 泉州开发区“企业家同心学堂”走进全国廉政教育基地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