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气温变化多,心血管疾病也进入多发季,医生提醒,别忘了管理你的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高达3.3亿人。尽管知名度没高血压、高血糖那么高,但高血脂的危害不容小觑。尤其是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群体日益庞大,以管好血脂为原点,撬动整个心血管疾病不良结局发生率的降低已成学界共识。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肺血管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魏盟教授说,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降脂治疗的主要目标。
“目前,我们国家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但仍没看到顶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有五个:高血压是第一位,第二位是吸烟,第三位是胆固醇增高,第四位是糖尿病,第五位家族遗传史,它们被称为五大经典因素。此外,肥胖、不爱运动,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等都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魏盟进一步解释,由于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源头,是生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料,必须有胆固醇才会有“硬化”。而在胆固醇里,目前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密切的,所以医生会向患者强调控制低密度脂蛋白。
魏盟谈到,从欧美经验数据看,当人们开始注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采取降低胆固醇的措施后,心血管死亡率出现下降,总死亡率也在下降。这也提示人们,如果有心血管疾病,降胆固醇的目标就应该再严格一点,血糖管理也要严格一点,血压管理也要严格一点,也就是业内常说的“三高共管”。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理想的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应控制在2.6mol/L以下。该指南还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降脂治疗中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近来,随着国家医改深入推进、药审提速改革,更多创新药物纳入医保,在上海进博会亮相的明星降脂药益立妥(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Ⅱ))今年亦纳入医保,使更多患者获益于全新的降脂方案。这一创新药将两种经典的降脂成分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合二为一,帮助减轻以往患者服药数量多的治疗压力,改善“易忘服、漏服”的现象,从而提升降脂强度和治疗依从性。此番被顺利纳入医保目录后,心血管患病人群用药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
魏盟同时谈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年轻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从整个年龄周期上看,他们的带病时间相比老年人群更长,这也对疾病整体管理提出更多要求。对此,嘉会医院研发了智能化管理平台,患者可通过App上传外院检查报告,医生能更高效地依据患者就医记录给出治疗建议;同时,医生端平台也便于与患者互动,实施日常健康管理。
魏盟最后提醒,胆固醇还有两个特点,第一,所有人的胆固醇随年龄增加会往上爬;第二,胆固醇会随季节出现波动。“不少人会纳闷,去年胆固醇怎么那么高,今年好像没怎么吃药胆固醇也没那么高。其实,它是有一个波动在的,如果刚好你测的时候是低峰,可能耽误病情。因此我们提倡半年抽一次血,查一次胆固醇,才能大致掌握波动的规律。如果胆固醇总体在高位运行,血管就长期暴露在不利因素下,容易动脉硬化,这是危险的。”
原标题:《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人,控制血脂水平很关键》
栏目主编:姜澎 题图来源:受访方供图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
相关文章: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人,控制血脂水平很关键04-03
《特别的你》深圳首映,北大医疗孤独症公益行动为“星”加温04-02
股骨头患者术后自己走出手术室 直呼“牛”|技动骨科04-02
泉州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全国示范项目04-02
“生病了问AI”,出错了怎么办? AI医疗现状调查04-01
【抓规范 重落实 强服务】思维碰撞,共筑感染护理新防线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举办3月份读书分享会03-31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京开出全国首方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