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体育不仅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途径,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体育事业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梦想,对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具有深远影响。这一战略目标对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铸魂育人、强健体魄、塑造意志的重大使命。高校体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又是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支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亟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育人体系,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拓展体育育人功能,推动体育与思政教育、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校体育的战略地位和时代价值,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校准育人坐标,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
体育的价值不仅限于身体素质的提升,更在于意志品质的塑造。所以高校体育要跳出“体质达标”的单一维度,着力构建“强体魄、铸精神、育新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将体育精神培育融入到“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当中,利用体育讲座、体育文化展览等活动契机,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奋斗精神;通过体育赛事、体育节等活动载体,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锤炼意志,培养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构建起体魄强健与精神强健同频共振的育人生态。
深化体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创新范式
面对“健康中国2030”和“体育强国”双战略叠加机遇,高校亟需破解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素养”的困境。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协同机制;搭建校园体育智慧云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化教学;开发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提升体育训练的质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让体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加强与体育科研机构、社会体育组织的合作,探索现代体育科技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打通体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体育新形态
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高校体育转型升级带来了重要契机。高校要充分发挥在体育科研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新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科技产品,如建设智慧体育教室、虚拟运动场景、数字健康档案系统等。聚焦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训练方案智能生成等关键技术,推动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同时,要加强体育学科建设,推动体育与教育学、医学、工程学等交叉融合,构建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体育研究体系,形成“科技助教、智慧促学”的创新发展格局。
拓展战略功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高校体育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多个维度彰显独特价值。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既要完善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运动员;又要建设高端的体育智库,为全民健身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智力支持,更要推动体育科技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我国体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一带一路”体育人文交流,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全球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体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推动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磨炼意志品质、厚植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体育教育公平普及,促进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相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健康基础。高校体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应当勇担时代使命,主动投身体育强国事业,以体育铸魂、以体育强志、以体育兴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体育智慧和青春力量。
作者:李卓为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
这个指标到位了,不管胖瘦都能更长寿!记住这3个改善方法04-04
中山市委老干局携手博爱医院举办老干健康讲座暨中医体验活动04-04
在中国买的iPhone不能用苹果AI?官方解释来了04-04
加快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山东这样打通“教育-科技-人才”连接04-03
国足世界排名跌至第94位04-03
远程可操控、无土能栽培——“未来之城”雄安展现智慧农业喜人场景04-03
首登国奖初评榜!资阳融媒体中心双作品入围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