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小规模CXO企业继续“合纵连横”,成都先导欲拿下海纳医药控股权丨并购一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0:26:00    

又一起CXO小规模企业“抱团”事件出现。

3月31日,CXO企业成都先导(688222.SH)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纳医药”)约6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成都先导将成为海纳医药的控股股东。

这一交易还在筹划阶段,买卖双方尚未签署正式的收购协议,公司预计将于6个月内披露本次交易相关的预案或正式方案,成都先导收购海纳医药的具体金额也不得而知。

但据钛媒体App测算,这笔交易所需资金规模是成都先导现有“财力”不能完全覆盖的。账上并不富裕的成都先导,之所以要拿下海纳医药,最明显的意图之一是延伸业务链条,从早期药物发现向药物开发中后期渗透。

此外,若海纳医药至今仍保持盈利,成都先导有望通过本次收购增厚业绩,这是CXO企业在行业低谷时期提升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的最佳方式。

而且,正因为CXO行业随着创投寒冬进入调整期,部分小规模企业或因资金链紧张而不得不选择“卖身”,这给了有意“跑马圈地”的CXO企业一个绝佳的“低价扫货”窗口期。在这之前,CXO行业内已有多起并购整合官宣。

并购标的确定了,钱还没到位

具体交易对价尚不知晓,但可通过收购标的公司折戟的IPO窥得一二。

2023年6月,海纳医药递表创业板,一年后,公司撤单。根据彼时招股书,海纳医药计划通过上市发行股票不超过3174.06万股,募资8.50亿元,发行后总股本1.27亿股,按此粗略估算,公司IPO估值约34亿元。

另外,在2022年8月,海纳医药完成了递表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金传化、江西国控、格兰卓戴、菏泽聚融、珠海星耀、西藏中植均以16.59元/股的价格合计增资1亿元,对应投后估值为15.8亿元。

也就是说,若按海纳医药此前的IPO估值来看,成都先导的收购价格或许不会低于22.10亿元;若按海纳医药最后一轮融资估值来看,收购价格或许不会低于10.27亿元。

即便考虑到行业低谷期,企业估值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若要让投资者不亏本,10.27亿元理应为本次股权收购交易对价的底线。

比较之下,成都先导目前的可用资金略显拮据。截至2024年9月,成都先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9亿元。对此,成都先导方面有工作人员回复表示,现金收购只是意味着公司不发股,其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的工具也有很多,包括公司之前也有成立并购基金。

对于并购,成都先导早有打算。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的发展规划及目标中指出,“将保持对国内外行业相关先进技术的密切关注,在条件成熟时投资或收购行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型公司”。2024年8月,成都先导公告称,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设立产业基金,基金目标募集总规模不高于人民币20亿元,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出资 8亿元,出资比例40%。

成都蓉创先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人信息(图源自天眼查)

天眼查信息显示,同年9月,成都蓉创先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这支基金的投资方向,正是聚焦于利用成都先导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进行上下游并购,为公司潜在的并购交易提供多元化的支付工具和管理结构,以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产业布局。

不过,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协会公示信息,截至2024年四季度,该基金存续规模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大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味。

“东拼西凑”也要买进,必要性何在?

在国内CXO领域,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昭衍新药、博腾股份被称为“七龙珠”,市值不足百亿元的成都先导在行业内属于“长尾”企业,并非产业链巨头。就本次收购来看,成都先导与海纳医药甚至体量相近,这是一起典型的CXO小规模企业的“抱团取暖”。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海纳医药营收分别为2.71亿元、2.16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各为0.68亿元、0.73亿元;同期,成都先导营收分别为3.30亿元、1.56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各为0.25亿元、0.06亿元。

从往期财务数据来看,成都先导的盈利水平还不及海纳医药。需要指出的是,从海纳医药此前递交的招股书数据来看,公司自 2021年扭亏为盈,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均实现盈利,累计归母净利润为1.53亿元,同期,成都先导累计盈利0.94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海纳医药能够保持原有盈利水平及增速,收购交易落定后,成都先导的业绩数据也将随之跃增。2024年,成都先导营收同比增长14.99%至4.2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09%至0.51亿元。

短期内带来积极的业绩影响之外,海纳医药的加入,将会大幅拓宽成都先导的业务范围。

海纳医药是一家聚焦改良型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一体化全流程医药研发企业,主要业务可分为医药研发服务、自持品种销售两大类,其中,医药研发服务分为受托研发服务、自主研发成果转化两部分。海纳医药的药品研发服务链条涵盖药学研究、工艺验证、临床研究、生物检测、注册申报、受托生产等各个环节,即业务覆盖CRO(合同定制研发)、CMO(合同定制生产)、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其中,在2016年,海纳医药开始逐步承接CDMO业务。

反观成都先导,卡位的业务赛道是新药研发CRO,并且主要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的发现与优化,在这一细分领域,公司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其搭建的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小分子数量已突破1.2万亿,是全球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最多、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

需要解释的是,在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有多种筛选方法,包括传统的基于已知活性化合物的研究、高通量筛选、基于结构化的药物筛选、基于片段化结构的筛选、虚拟筛选,以及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等,其中,DEL技术因具备建库规模大、维护费用低、化合物覆盖空间大等多重优势,而成为药物发现领域的热门方法之一。

在小核酸药物发现领域,成都先导搭建了核酸新药研发平台(STO),并已经在尝试将业务链条从CRO向CDMO延伸,2023年,公司与苑东生物共同投资设立了先东制药,正式推进小核酸药物CDMO业务,截至2024年6月末,先东制药已经完整交付首个小核酸CDMO商业项目。

两相对比来看,成都先导是一位“偏科”的优等生,而海纳医药更趋于均衡发展,覆盖的业务点位更加广泛,在CXO领域内,可触及的业务链条更长。可想而知,随着成都先导将海纳医药的控股权收入囊中,公司将形成CRDMO业务布局。

通过并购延长业务链条的例子就在眼前,今年2月,奥浦迈公布了收购澎立生物的交易预案,前者主营细胞培养基与CDMO业务,后者专攻临床前CRO,二者合并,奥浦迈将实现“培养基+CRDMO”业务布局。

着眼于成都先导的并购消息,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就在公司宣布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前夕,在2025年3月2日,成都先导还宣布了新一轮的股东减持计划——东方佳钰拟减持1.20%、深圳钧天拟减持0.54%、华博器械你减持0.50%,三大股东共计减持899.29万股公司股票,减持时间区间为2025年3月24日至2025年6月23日。

该减持计划发布前一个交易日(2025年2月28日),成都先导收于16.97元,随后股价震荡走低,于3月24日跌至14.72元。在成都先导宣布上述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后次日(2025年4月1日),股票收涨8.56%,报于16.83元。这或许意味着,三大股东将获得的不错的套现价格,减持时间节点颇为微妙。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

相关文章:

余承东职务调整!04-04

海量财经|海阳科技IPO注册生效:曾陷改制风波 三年“增收不增利”04-03

苏州竞逐具身智能新赛道,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争相炫技04-03

特写:当“世界的中关村”遇见“未来之城”04-03

清明假期,哈尔滨市这里延时服务办公04-03

【云新发布】加快推动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他们带来了经验04-03

国企、民企、外企两江行暨2025年重庆市“三企”联动首轮项目发布活动在两江新区举行04-03

一季度杭州宅地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49% 领跑全国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