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心有灵犀 | 该如何教出一个乐观的孩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28:00    

【来源:西安网】

近年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据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其中中小学生比例较5年前(2017年)

上升约3个百分点

这提示我们抑郁症的趋势仍在加速

更多人患上了抑郁症

而且首次发病者的年龄越来越小

那么该如何教出一个乐观的孩子

《1061运动新视野·心有灵犀》

主持人晗冰邀请了

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中医心里专业委员会

专家张群英

为我们展开讲述

专家张群英

哪些孩子容易得抑郁症?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悲观的孩子更容易抑郁。什么是悲观呢?他认为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从本质上讲,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巨大的毁灭性后果,包括情绪抑郁、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

然而现实中感觉有些孩子看上去开朗乐观的,却仍然会患上抑郁症,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微笑型抑郁"。即呈现为表面与内心的分裂,尤其是青少年会刻意隐藏抑郁情绪,用开朗的外表掩盖内心的痛苦。所以,悲观者与乐观者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呢?

乐观与悲观的区别

1、悲观者

相信他们所做的事不重要;相信他们的问题是永远且无法改变的;不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容易抑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最坏可能上。他们将无法控制的事情怪在自己身上,他们逐渐倾向于最消极的解释。

2、乐观者

相信不好的事是暂时的、有特定原因的;相信事情是可以改变的;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乐观的孩子”:只有当孩子乐观自信,一切才会充满希望。但为何现在的孩子会越来越不快乐了呢?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了

其实,孩子天性是乐观的。人类生命的前两年都花在如何从无助的情境中挣脱出来。婴童们不断尝试,接受挑战,庆祝胜利。这个过程中,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训练了对自己行为的掌控感,而掌控行为是形成学龄前儿童乐观心态的大炼炉。但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挑战时,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使孩子总是体验失败,也会产生无助感,从而导致越来越不快乐。

然而,这种引导并不是无脑夸赞——孩子明明没有做到,却非说孩子做的好。这种夸张、不实的“鼓励”会让孩子更加气馁、孩子更容易悲观、更容易抑郁。

塞利格曼经过20年的研究后说,幼年时期的悲观会造成抑郁及低成就感。所以,作为父母,要尽量防止孩子对世界的悲观认知盛行。要知道,既然“无助”是“习得”的,那么“乐观”也可以“习得”。将“有效的习得性乐观技巧”若能趁早教给孩子,就可以使学龄儿童以及青少年免于抑郁的侵扰。下期节目,张群英老师会继续分享如何培养一个乐观的孩子,欢迎收听。

《1061运动新视野·心有灵犀》

播出时间每周一16:00——17:00

编辑:王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主持人齐思钧自曝曾患双相情感障碍:吃了一年的药04-13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 | 邓小岚:用音符点亮大山孩子的梦04-10

180多斤男孩贪玩翻出24楼窗外,消防员紧急营救04-09

家长速看:畅销千万册的小古文系列,轻松助力孩子文言学习04-08

心有灵犀 | 该如何教出一个乐观的孩子?04-08

仙游家长注意!抓紧自查04-05

俩萌娃瞒着家长“夜闯”公交 司乘民警这波操作暖心了04-04

曾凭借甩头舞一夜爆红,千万粉丝网红“刀小刀”被带走调查,知情人回应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