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1日电(郑莹莹)生命是有尊严的,无论是死亡的那一刻,还是殡葬追思、哀伤抚慰的全过程。
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死亡与尊严”的话题受到业界关注。
福寿园生命服务礼仪师孙志红近日分享了她从业十八年以来经历的一些告别故事。她称,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更重要的意义是精神层面上的——守护生命尊严,给予家属慰藉。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安宁疗护与医务社工研究中心在2024年发布了聚焦居民善终质量的研究报告——《把“善终”带回现实:2024中国居民善终质量研究报告》。据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介绍,这份报告对家属与医护社群关于临终患者善终体验及死亡质量的看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善终与高质量死亡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体现,更是社会、家庭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表示,清明承载着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文化内涵,提醒人们生命有限但精神永存,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也是新的起点。
人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至生命终点,又该如何看待终点处的生命尊严?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新庆认为,人的尊严并不因肉体消亡而消失,逝者姓名、肖像、名誉、遗体受法律保护,殡葬礼仪是对逝者的尊重,逝者纪念则是人格尊严的时间延续。(完)
相关文章:
AI复活术,有术更要有道04-04
三水超7万人次“行正清”:祭扫高峰提前,鲜花成为标配04-04
清明法律小测试,且将隐患化云烟04-04
清明假期首日北方干燥多风需防火 南方多地雨纷纷出行防滑04-04
跨时空聊清明,文豪们有话说04-04
宠物殡葬服务调查:一个树碑宠物墓地超万元,店家推销9880元萌宠“高端定制豪华送别仪式”04-03